王国付,博士、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老年病专业硕士生导师。开创性地开展了国内森林医学研究。日本访问学者,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自然环境与康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老年学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常务理事。
一、关于森林康养/疗养的医学实证研究,这一两年有哪些新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森林康养医学实证研究成果,包括中日韩、欧洲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其中也有我们团队这些年的工作)。这些研究表明森林康养可以:调节血压和降低心跳数;缓和心理紧张,增加活力;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疼痛;对抑郁、糖尿病、肿瘤及心肺疾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我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樟林环境可以较好地降低病人的血压、改善其心情、增强抗氧化功能。 二、森林康养/疗养基地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保健/预防/康复/治疗效果,您觉得可以如何加快推进森林疗养的医学实证研究,目前这项工作开展的比较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林业部门在这之中可以如何进行配合推进这项工作,如何与医院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展开合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森林康养基地可主动寻求与医院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展开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可积极引导和扶持森林康养基地的运营单位与医院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 森林康养/疗养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保健/预防/康复/辅助治疗效果、也是它区别于森林旅游和森林休闲等活动的价值所在。要回答某个基地是否具有保健/预防/康复/治疗的效果就必须进行医学实证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不足。主要原因:1、基地的管理和经营者意识不足;2、经费不够;3、开展医学实证研究难度较大(检测手段、控制除环境以外的混杂因素等),尤其是高质量的医学实证研究(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等等。 林业部门应该改变以往“唱独角戏”的观念、主动寻求与医院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展开合作。同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森林康养基地的运营单位与医院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科研立项的形式)。 三、医学实证研究耗时长,目前阶段,如果只强调森林的保健养生作用,是否需要进行严格的医学实证研究?如果不需要,森林康养基地的养生保健价值的开发,又该如何与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合作呢? “一个森林康养基地必须能够证明基地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确实有益处。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森林康养基地的标准。但是,考虑到不是所有的森林环境在不同的季节对所有人群的健康都有好处。同时,按照日本等国际上同行的做法,一个森林康养基地必须能够证明基地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确实有益处。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关于森林康养基地的医学实证,我们正在与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一道探索、希望建立起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简易方法;再者,从(森林康养基地服务的)消费者的保健养生角度看,光有森林环境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够与药膳、其他疗法(如温泉、园艺疗法、针灸理疗拔罐等)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最后,要科学地对森林康养基地的养生保健功能进行评定必须借助医疗部门的力量。 四、目前林业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除了您在积极开展的一些工作,您了解的还有其他这方面的合作吗? 国内有些地方正在积极的探索,比如三明市最近出台规定:森林康养基地的评定条件之一必须配备医疗设施、设有健康管理中心、有医生坐诊等。 五、您提到医务工作者、养老及健康从业人员对森林康养/疗养知之甚少。您觉得在向医务工作者、养老及健康从业人员,介绍森林康养,哪方面的了解是重点?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非常注重循证医学的证据。因此,我们在向医务工作者、养老及健康从业人员介绍森林康养的时候,应该立足于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包括基本的预防、康复和辅助治疗效果等。 六、目前国内的康养以及生态养老项目,以地产开发为主?您怎样看? 森林康养以地产开发为主的现状不利于森林康养事业的发展。原因:大环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产开发的短期经济效益明显、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促进作用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七、您作为医学专家,觉得在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中,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在其中发挥和加强哪些职能作用? 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在其中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但是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医疗部门)深入合作,也就是说:森林康养(森林疗养)应该是由“医生来讲的故事”。 八、从微观层面,就目前各地的康养基地而言,您觉得目前他们的下一阶段的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或瓶颈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消费人群不足、提供的森林康养服务产品不够、仍停留在森林旅游和森林休闲的低层次水平。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我们一般不会去第二次;如果这地方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比如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等),我们是不是很乐意经常去呢? 九、从宏观层面,您觉得目前阶段森林康养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或瓶颈是什么? 我觉得目前阶段森林康养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或瓶颈是国家层面缺乏森林康养的指导和培训部门(机构或协会)、各自为政;国家四部委(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卫健委、中医药局)在森林康养职能方面的整合问题。 改进:可以从有条件的地方(比如浙江省、四川省、贵州等)试点(比如成立四部门参与的研究中心或指导中心)。 下期预告: 温州猴王谷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徐刚分享,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经营的思考。
由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北京中林联、中共交口县委和交口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全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论坛暨第二届交口夏菇品牌推介会”于2019年9月5-7日在山西省交口县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林业、农业、扶贫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各大媒体等各界同仁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林业建设成绩巨大、教训深刻,当务之急是: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纠正一些违背林业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持之以恒地加强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4、满足国家、社会各方面对林业不断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需求。
2019年10月29日,由中林联智库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国务院原参事盛炜彤,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昌祥、中国林科院原副院长张久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领导、林业一线工作者及关注林业发展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七十余人出席研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木材产量和碳储量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旨在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经营、经营措施落实以及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森林疗养/康养仅靠林业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协调其他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发展。” — 访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长刘立军
加强森林经营和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成为森林经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要思考清楚是做森林康养还是做酒店做旅游?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访猴王谷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徐刚
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林业第一大产业,排名全国首位。本期采访嘉宾浙江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吴鸿,解读浙江省森林康养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教育概况(上)
自然教育概况(下)
蒋院士:”最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6月11日正式公布。我们中产联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的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大有可为了。我这里不讲规划、不讲工程,先讲讲最基本的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
“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保护地作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地,……其中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环境较为积极,……61%的保护地在其总体规划中制定了发展自然教育的相关计划。”
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访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
森林康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理事长刘拓
相关产业如何导入与融合,康养核心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及打造,是目前森林康养健康发展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期嘉宾陈彬董事长,分享了他多年对于生态康养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服务运营理念与实践经验。希望可以对目前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本期采访嘉宾杨围围女士,将从产业规划建设的专业人士角度,分析和解答如何实现森林康养资源、功能的外化,实现森林康养价值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利用,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
本期访谈嘉宾张玮尹教授将分享介绍:目前国内森林康养的本科教育、职业培训现状,宏观层面及各康养基地如何解决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体系。
根据2016-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调度情况统计,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资金情况等,并为未来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议与措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