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挑战与机遇
专业人才的存量和增量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在自然教育行业有许多相对年轻和缺乏经验的从业者,创新与活力有余而经验专业性不足,而国家层面对于自然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刚刚开始重视并处于起步阶段,而各省(区、市)对此项工作尚未全面启动,因此制约自然课程开发与不断更新的最根本因素仍是人才缺乏。 特色高质量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依然是行业的核心 未来一到三年内,研发课程和建立课程体系仍然是自然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目前自然教育行业内存在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都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隐患。从业者差异化的教育背景一方面意味着这些从业人员能够给自然教育行业带来新知识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课程及课程体系依然良莠不齐,需要自然教育研究的专家、高素质的自然教育师资队伍结合科学的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研发设计体系化的课程。 自然教育机构的可持续运营及战略布局将越来越迫切 根据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与 2018 年相比,自然教育机构处于盈利阶段的比例较小,自然教育机构的生存受到挑战,目前自然教育机构多为民间机构,主要依靠公益基金会等资金来源开展活动,伴随着疫情常态化,基金会资助比例的降低,在消费者支付意愿不强的情况下难以长时间存续,因此自然教育机构在未来计划中也应采取更加积极合理的战略布局。 行业的管理规范将逐步被关注和重视,并成为新的刚需 自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以来,一些原本行业外的公司看到了自然教育未来发展的潜力,纷纷选择将其作为业务的发展方向,涌入了自然教育市场,因此未来应重点关注市场的管理也,应在鼓励扶持机构生长的同时完善规则,规范市场良性竞争。 受众群体的多元化拓展及付费习惯的培育是持久议题 目前大多数自然教育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设定为小学生和亲子家庭,如何提高受众群体的多元化,在兼顾专注细分领域的同时降低风险,如何提高受众群体对自然教育机构的认可度、培养其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习惯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建议对策 1. 从国家层面: 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完善自然教育市场的准则; 同时政府也应考虑设立专门的自然教育机构,规范自然教育的内容; 在资金支持这方面,政府也应考虑当前自然教育机构的发展情况,适当给予政府资金方面的扶持和政策鼓励,帮助民间自然教育机构未来的长远发展。 2. 从自然教育机构方面: 自身还应继续开发创新的自然教育课程,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提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一方面,在开展自然教育课程时应注意开发优秀科学的自然教育教材,并且加强与业内同行的交流探讨,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自然教育机构在行业规范尚未统一时也应注意自我监督和完善,在课程设计、活动安全等方面都做好保障。 3. 自然教育从业者方面: 行业内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因此对于人才需要作出一定的专业度要求,此处的要求应为行业内的统一守则而非对于从业者知识背景要求的收窄;只有师资力量配备完善,才能提升自然教育的课程质量,扩大自然教育的影响范围。 4. 网络建设方面: 需要加强全国和区域性自然教育行业网络建设,建设一个结构完善和目的性强的自然教育网络,为分享实例和促进行业发展的讨论提供平台,进而实现经验的有效分享、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聚合行业力量、搭建行业基础设施、梳理行业规范、开展行业研究;代表行业对话、争取行业资源、影响行业发展政策、引入国际资源;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伟,徐凤雏.自然体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02):115-123. [2] 魏智勇,李婧.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J].世界环境,2018(06):78-80. [3] 刁龙.生态文明教育的碎片化困境与系统性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9-12. [4] 陈幸良.自然教育与研学营地教育的融合与未来方向[J].宁夏林业,2020(02):7-9. [5] 赵迎春,刘萍,王如平,杜庆平,李丽.关于自然教育若干问题的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9(24):310-311+314. [6] 任洪涛,王飞.我国环境课程教育的偏失与矫正路径[J].创新,2019,13(06):111-118. [7] 王思元,张春英,潘辉.乡村自然教育产业建设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5):40-43. [8] 刘敬奇.浅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自然教育[J].环境教育,2019(07):28-32. [9] 林峰.开展自然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水平[J].环境教育,2019(07):33-35. [10] 张茂聪,李睿,杜文静.中国环境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基于CNKI学术期刊1992-2016环境教育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01):112-121. [11] 田友谊,李婧玮.中国环境教育四十年:历程、困境与对策[J].江汉学术,2016,35(06):85-91. [12] 焦志强.关于我国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未来展望[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06):76-78. [13] 才惠莲.我国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84-87. [14] 王忠祥,谢世诚.中国环境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3(10):184-189. [15] 时军.我国的环境教育立法及其发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87-91. [16] 廖小平,孙欢.环境教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02):156-161. [17] 2019年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林学会,2020.
由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北京中林联、中共交口县委和交口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全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论坛暨第二届交口夏菇品牌推介会”于2019年9月5-7日在山西省交口县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林业、农业、扶贫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各大媒体等各界同仁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林业建设成绩巨大、教训深刻,当务之急是: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纠正一些违背林业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持之以恒地加强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4、满足国家、社会各方面对林业不断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需求。
2019年10月29日,由中林联智库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国务院原参事盛炜彤,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昌祥、中国林科院原副院长张久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领导、林业一线工作者及关注林业发展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七十余人出席研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木材产量和碳储量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旨在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经营、经营措施落实以及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森林疗养/康养仅靠林业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协调其他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发展。” — 访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长刘立军
加强森林经营和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成为森林经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 森林康养基地必须能证明基地环境对人体健康确有益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 访王国付博士
要思考清楚是做森林康养还是做酒店做旅游?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访猴王谷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徐刚
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林业第一大产业,排名全国首位。本期采访嘉宾浙江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吴鸿,解读浙江省森林康养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教育概况(上)
蒋院士:”最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6月11日正式公布。我们中产联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的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大有可为了。我这里不讲规划、不讲工程,先讲讲最基本的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
“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保护地作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地,……其中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环境较为积极,……61%的保护地在其总体规划中制定了发展自然教育的相关计划。”
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访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
森林康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理事长刘拓
相关产业如何导入与融合,康养核心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及打造,是目前森林康养健康发展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期嘉宾陈彬董事长,分享了他多年对于生态康养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服务运营理念与实践经验。希望可以对目前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本期采访嘉宾杨围围女士,将从产业规划建设的专业人士角度,分析和解答如何实现森林康养资源、功能的外化,实现森林康养价值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利用,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
本期访谈嘉宾张玮尹教授将分享介绍:目前国内森林康养的本科教育、职业培训现状,宏观层面及各康养基地如何解决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体系。
根据2016-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调度情况统计,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资金情况等,并为未来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议与措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