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访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
刘小彦 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者按 本期采访嘉宾刘小彦局长分享了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在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产业融合、产业主体培养上的探索与实践。 中林联智库:了解到三明正在探索推动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您能介绍一下推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吗? 刘小彦:三明市始终牢记习总书记重要嘱托,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发挥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的独特优势,主动作为,敢于先试,全力推进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并实现开篇破题。在推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四个注重”的特点: 一是注重全域规划。去年,三明市委、市政府在全国设区市率先提出“全域森林康养”理念,出台《三明市发展全域森林康养的产业的意见》。同时,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团队,编制三明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轴、两带、四区、多点”的产业布局。 二是注重发展定位。在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中坚持“三不”原则: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国有林场老场部和旧工区、农村闲置房和闲置地、可改造提升的旅游场所等3类基础设施,植入康养元素改造提升,降低投资成本;不一哄而上,注重试点先行,不搞遍地开花;不追求高大上,多层次发展,主体定位在大众化消费水平。 三是注重特色先行。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我们以“森林+”为主线,因地制宜,结合自然、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类康养业态,打造“森林+静心修养、睡眠康养、观鸟休闲、温泉疗养、食疗瘦身”等森林康养特色产品。 四是注重医养结合。我们要求森林康养基地,特别是市级的基地必须建设有健康管理中心和应急救护设施,配有必要的健康检测设备,并能够为森林康养人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有稳定合作的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医保报销系统,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如,三明大田桃源睡眠小镇,依托森林环境和市第一医院医技资源,设立睡眠专科门诊,将“焦虑伴睡眠障碍”列入医保特殊病种报销目录,并开通医保报销系统。 中林联智库:了解到三明市下一步将积极开展森林康养/疗养的实证研究,您能介绍一下研究内容和方向吗?森林康养实证研究普遍遇到缺乏研究资金、研究人才、科技支撑、耗时长难度大这些问题,三明如何进行解决的? 刘小彦:三明市正在和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合作,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医学实证研究。我们计划今年10月份双方合作对三明市大田桃源睡眠小镇、三元格氏栲等两个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医学实证研究,并将该项目列入“中国南方主要森林医学实证指标与评价研究”科研课题。其中,大田桃源睡眠小镇,重点在森林环境对改善睡眠方面进行研究;三元格氏栲,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格氏栲林,重点在栲林环境对人体减压方面进行医学研究。 中林联智库:在开展森林康养/疗养基地认证示范上,在认证的内容上有什么创新的亮点吗?是否会对康养/疗养的效果进行认证? 刘小彦:我们在森林康养基地评定、认证和示范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评定市级基地。今年4月,我们三明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卫健委、总工会、医保局等5家单位联合起来,根据《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2934-2018)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结合三明实际,制定了《三明市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设置了15项评定指标。 二是开展医学实证研究。如前面提到的,我们还和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合作,选取个别试点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医学实证研究,用科学的手段证明康养效果,最后由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授予森林疗休养基地的牌子。 三是试点示范带动。去年,我们坚持“小缺口做大文章”,做到试点先行,选取了三元格氏栲、永安天斗(霞鹤)、清流天芳悦潭等7个基地作为市级试点,差异化开展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各县域抓重点,做到抓一个成一个,每年3-5个试点开工、2-3个建成运营。争取对接国家林草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等申报试点,目前全市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1个。 中林联智库:您怎样看林业主管部门在森林康养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有看法表示应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林业应该负责建设好森林环境,康养应该交给专业的康养人士做,应该是健康产业延伸到林业而不是林业从零开始做康养,您怎样看? 刘小彦:森林康养产业起源于19世纪40年初的德国,我国从近些年才开始逐步兴起,起步较晚。这一产业首先要有景色优美的森林景观、宜人舒适的森林环境,还要有基于森林疗法开发的多样森林疗养活动,融合医疗、养老、养生、休闲、度假、文化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因此,无论对于专业康养人士,还是林业人来说,它都是一种全新的业态。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需要林业、民政、卫健、工会、医保、发改、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林业主管部门在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起到的是牵头抓总的作用。林业主管部门是政府部门,重在服务,主要是推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或争取政策支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宣传和招商等,并不直接参与产业内各森林康养基地的经营等活动。应该说这些基地具体建设、经营还是要有更加专业的人员来做。 中林联智库:三明在和工会疗养的合作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刘小彦:去年以来,我们三明市林业部门和工会组织主要在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职工疗休养工作融合方面开展合作。 一是出台产业政策。联合三明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同制定了《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三明市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等产业政策。 二是加强基地申报。推动全市6家森林康养基地申报列入三明市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其中3家基地列入福建省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通过市总工会对接全国总工会,争取到全省唯一一个名额,将三明清流天芳悦潭森林康养基地作为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推荐单位,目前已通过全国总工会考评验收和专家组评审。 三是对外宣传推介。近期,三明市林业局与总工会、文旅局将联合组织开展三明市全域全时旅游和森林康养产品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 中林联智库:在培养森林康养市场主体上,三明有哪些创新的举措和思路? 刘小彦: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规进入森林康养产业,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国有林场、宾馆、养老机构等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和经营。比如,去年我们推动7个市级试点之一的大田桃源睡眠小镇,利用大田县赤头坂国有林场旧场部、宿舍楼改造提升,突出睡眠康养主题,注重医养结合,打造相关康养产品,并成立了福建好睡眠康养发展有限公司。 今年4月,我们还推动全市森林康养基地经营业主成立三明市森林康养基地“十养”联盟,引导企业抱团闯市场、打天下,目前正在推动注册成立三明市森林康养协会。 中林联智库:在资金扶持林业贴息贷款上,我了解到似乎有一定的困难,除了贴息贷款,是否还有其他资金政策支持? 刘小彦:在资金扶持上,我们主要做了这几项工作: 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接福建省林业局,争取“百园千道”生态产品共享工程资金向我们的森林康养基地倾斜,今年我们共争取到了相关资金765.5万元,其中涉及森林康养步道项目资金565.5万元。 二是推动建立“白名单”。摸底了解森林康养基地经营企业资金需求,并与金融部门对接,推动泰宁境元、尤溪古溪星河和侠天下等3家符合条件的基地列为融资担保“白名单”企业。 三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主动对接各县(市、区),协调5个森林康养基地项目策划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5.75亿元。 中林联智库:康养人才培养,三明未来在康养人才培训上,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的目标上,您能介绍一下吗? 刘小彦:提升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人才,而相关人才紧缺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主要做到三方面: 一是培养“军”级人才。就是基地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军人才”。深化校地合作,委托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培养森林康养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经营理念,鼓励应用连锁经营、托管经营和职业经理人等模式,提高管理和运营的能力,培育更多行业龙头和企业管理人才。 二是培养“师”级人才。就是培养森林疗养师、森林引导师、森林理疗师、药膳师等“大师人才”,加强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等合作,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三是培养“团”级人才。就是建立和培养一支懂得森林康养业务、善于推动工作的行政“服务团队”。通过加强政府部门人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组织考察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开拓视野、集思广益,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去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努力破解人才瓶颈。2019年,三明市先后3次组织开展森林康养知识培训,邀请6位专家授课,参训人员达840多人次;组织6名医务人员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跟班进修;和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合作,选拔64名干部职工参加森林疗养师培训,举办全市首届森林疗养师实操培训班。今年,我们三明市林业局会同市发改委、文旅局,出台《三明市文旅康养主导产业人才考核办法(试行)》,并确定森林康养产业重点企业名单,下一步将考核评定产业高层次人才;下半年,还将举办2020年初级森林疗养师培训。 下期预告:贵州天鹅堡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世外乡村(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彬,从产业投资人的角度分享了他多年对于生态康养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服务运营理念与实践经验。
由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北京中林联、中共交口县委和交口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全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论坛暨第二届交口夏菇品牌推介会”于2019年9月5-7日在山西省交口县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林业、农业、扶贫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各大媒体等各界同仁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林业建设成绩巨大、教训深刻,当务之急是: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纠正一些违背林业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持之以恒地加强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4、满足国家、社会各方面对林业不断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需求。
2019年10月29日,由中林联智库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国务院原参事盛炜彤,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昌祥、中国林科院原副院长张久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领导、林业一线工作者及关注林业发展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七十余人出席研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木材产量和碳储量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旨在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经营、经营措施落实以及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森林疗养/康养仅靠林业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协调其他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发展。” — 访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长刘立军
加强森林经营和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成为森林经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 森林康养基地必须能证明基地环境对人体健康确有益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 访王国付博士
要思考清楚是做森林康养还是做酒店做旅游?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访猴王谷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徐刚
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林业第一大产业,排名全国首位。本期采访嘉宾浙江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吴鸿,解读浙江省森林康养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教育概况(上)
自然教育概况(下)
蒋院士:”最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6月11日正式公布。我们中产联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的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大有可为了。我这里不讲规划、不讲工程,先讲讲最基本的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
“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保护地作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地,……其中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环境较为积极,……61%的保护地在其总体规划中制定了发展自然教育的相关计划。”
森林康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理事长刘拓
相关产业如何导入与融合,康养核心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及打造,是目前森林康养健康发展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期嘉宾陈彬董事长,分享了他多年对于生态康养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服务运营理念与实践经验。希望可以对目前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本期采访嘉宾杨围围女士,将从产业规划建设的专业人士角度,分析和解答如何实现森林康养资源、功能的外化,实现森林康养价值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利用,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
本期访谈嘉宾张玮尹教授将分享介绍:目前国内森林康养的本科教育、职业培训现状,宏观层面及各康养基地如何解决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体系。
根据2016-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调度情况统计,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资金情况等,并为未来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议与措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