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访谈嘉宾张玮尹教授将分享介绍:目前国内森林康养的本科教育、职业培训现状,宏观层面及各康养基地如何解决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体系。 张玮尹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教授 台湾中兴大学森林系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 曾任职于台湾教育研究院户外教育研究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工作 中林联智库: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贵校的森林康养本科学历教育体系吗?课程内容设置、达到的目标等。 张玮尹: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是继北京林业大学之后,第二所开设该专班的涉林类高等院校。本校森林康养班的设置重点,主要是培养具备森林休闲、森林康养、森林疗愈、生态旅游、环境心理调节、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未来能够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机构,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康养项目设计与管理、生态旅游规划与实践、森林植物与环境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主干学科为林学和生态学。主干课程有:森林博物学、森林康养概论、中医学基础、环境心理学、环境教育导论、保健康复学、森林康养管理、森林疗愈与检测、森林康养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学、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培育等课程。每年面向全校各专业招收30人并独立成班,本人担任第一届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班主任,负责森林康养班学生的知识储备、课程教学、问题答疑与项目科研等工作,并组建林学院森林康养实验室,供相关课程教学及科研使用。 中林联智库:森林康养属于交叉学科,涉及林业、医学、健康管理、心理等学科;也属于实操性比较强的学科,森林康养本科教育在中国也刚起步,您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怎样的规划和计划呢? 张玮尹:我国的森林康养由2015年发展至今已5年,在许多的地方的称呼虽不尽相同,但是其目的殊途同归。森林康养是通过良好的森林环境,经由专业的医学或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以改善人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为目的。目前建设森林康养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尚称少数,但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森林康养属于交叉领域较强的学科,为促进这个新兴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本人认为森林康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应以林学为基础,结合医学、心理学、风景园林设计学、体育学等学科优势,设计跨学科及跨领域的本科课程。而森林康养专业培育的过程较为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本校在设置该专业时也开设各类实习课及多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例如:森林疗愈与检测、森林康养规划与设计、森林康养管理、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插花艺术、手工制作、户外急救等课程,以因应未来庞大的森林康养专业人才需求。 中林联智库:康养人才欠缺是目前森林康养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加之基地大多位于偏远地区,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也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您对目前全国的森林康养基地在人才建设培养、及储备上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玮尹:为了让森林康养基地能够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批专业的森林康养人才,进行基地运营、课程设计、实证研究、市场营销等工作,因此培养专业的森林康养人才是有其急迫及重要性。因此建议各基地应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是事业机构合作,设立森林康养研究所(院),开设森林康养相关专业或实务培训班,重点培育全方位的森林康养人才。本人认为目前应加快培养医学、中医学、保健康复、健康护理、营养咨询、心理调节、规划设计、社会工作等专业领域的森林康养方向专业人才,虽然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已经较为成熟,但其知识结构的重点应侧重为进行森林康养体验的人们,提供专属及专业性的服务与建议,才能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保障。 中林联智库:据您了解,目前森林疗养师的服务机制是怎样的?是常驻森林康养基地,还是只是兼职? 张玮尹:目前我所知道的是多数的基地较少有“全职”的森林疗养师,若有全职的森林疗养师的基地,大多是原本已经在该基地工作的人员,因为个人兴趣或领导的要求而前去取得森林疗养师的资格。但多数的森林康养基地因为的顶层设计及政策不明确、基地设施不完善、实证研究未进行、业态宣传不够力、相关产业未链结等原因,至今多数基地还是处于观望的阶段,或是仅为临时组织森林疗养师进行短期的森林康养活动而已。 中林联智库:您对目前国外的康养人才培养体系,是否有了解?比如日本、美国、韩国的康养人才培训体系。 张玮尹:森林康养是为在森林里从事疗愈体验、游憩活动或健康旅游的人们提供专属服务的一种业态,应包括人、环境与活动三元素,其范畴为一连续光谱。森林康养活动须经由专业的森林疗养师,针对特定的活动对象需求,拟订具体的森林康养目标,并通过特定的森林基地、康养设备、课程方案及效益评估等,以开展森林康养的活动。因此在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时,除了需找寻符合森林康养条件的基地外,带领与陪同民众进行森林康养活动的专业人员,也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目前日本森林保健学会在森林疗愈指导员资格取得方面,主要通过函授课程学习,并通过实操考核以取得森林疗愈指导员资格,再进阶取得森林疗愈治疗士;美国主要是通过美国园艺治疗协会,通过园艺治疗的系列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与认证,以取得园艺治疗师的资格;韩国则是通过学界与业界的跨界合作,逐步开展培养森林理疗师,培训时程需要16周,每周开展至少2次讲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治愈与健康、森林治愈与心理学、森林治愈与汉方生活医学等方面。 中林联智库:台湾地区森林康养人才培养工作及其体系、内容、类别,您能介绍一下吗? 张玮尹:我国台湾地区的森林疗愈师培训规划课程大纲,主要是汇整并参考各国森林疗愈与园艺治疗师培训的认证机制,并咨询森林、心理、园艺、园林设计、自然休闲旅游、户外急救及食品营养等各领域的专家,通过梳理前述所汇整的各种培训资料,并以NPO法人日本森林保健学会的课程架构,规划我国台湾地区森林疗愈师的培训计划。目前森林疗愈师培训及发证单位主要是通过台湾森林保健学会来执行,共可分成:森林疗愈基础课程、森林科学课程、心理健康与解说课程、身体健康与户外课程等4个模块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含60学分的核心课程、15学分的活动,以及3次随队实习与2次亲自带队活动,然后通过考核以取得森林疗愈师的资格,认证有效时间为5年。 中林联智库:您怎样看目前国内的森林康养基地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加上康养这样一个名称的简单的森林体验活动。 张玮尹:其实森林体验活动与森林康养最大的不同在于,“森林体验”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好玩、养眼与学习;而“森林康养”活动主要目的则是养神、养心、养生也养眼,两者实为表面相似但本质相异的2种活动方式。森林体验活动通常也可以称为自然教育活动,是通过五感体验与专业人员的带领,让参与者沉浸在森林环境带给人们的各种美好感受,并且学习到环境保护的知识、技能与行动;森林康养活动主要是通过医学的询证研究,分析不同的森林环境及课程能够带给人们的各类健康效益,并组织森林疗养师及专业人士,设计客制化或专属的森林康养课程并带领体验活动,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替代性活动疗法,为民众提供美好的生活需要与条件,促进民众身心灵的健康。 下期预告:四川洪雅玉屏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巫炳松,将分享玉屏山基地的建设及运营经验。
由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北京中林联、中共交口县委和交口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全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论坛暨第二届交口夏菇品牌推介会”于2019年9月5-7日在山西省交口县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林业、农业、扶贫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各大媒体等各界同仁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林业建设成绩巨大、教训深刻,当务之急是: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纠正一些违背林业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持之以恒地加强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4、满足国家、社会各方面对林业不断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需求。
2019年10月29日,由中林联智库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国务院原参事盛炜彤,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昌祥、中国林科院原副院长张久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领导、林业一线工作者及关注林业发展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七十余人出席研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木材产量和碳储量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旨在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经营、经营措施落实以及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森林疗养/康养仅靠林业部门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协调其他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发展。” — 访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长刘立军
加强森林经营和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成为森林经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 森林康养基地必须能证明基地环境对人体健康确有益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 访王国付博士
要思考清楚是做森林康养还是做酒店做旅游?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访猴王谷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徐刚
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林业第一大产业,排名全国首位。本期采访嘉宾浙江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吴鸿,解读浙江省森林康养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教育概况(上)
自然教育概况(下)
蒋院士:”最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6月11日正式公布。我们中产联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的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大有可为了。我这里不讲规划、不讲工程,先讲讲最基本的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
“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保护地作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地,……其中自然保护区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环境较为积极,……61%的保护地在其总体规划中制定了发展自然教育的相关计划。”
三明市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访三明市林业局局长刘小彦
森林康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理事长刘拓
相关产业如何导入与融合,康养核心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及打造,是目前森林康养健康发展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期嘉宾陈彬董事长,分享了他多年对于生态康养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服务运营理念与实践经验。希望可以对目前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本期采访嘉宾杨围围女士,将从产业规划建设的专业人士角度,分析和解答如何实现森林康养资源、功能的外化,实现森林康养价值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利用,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
根据2016-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调度情况统计,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资金情况等,并为未来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议与措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