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林龄)的土壤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大量的调查测定可以反映出一定规律性。
首先从我们调查和引用的资料看,南方的杉木人工林和北方的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质量变化的现象是不相同的。在杉木人工林明显地表现出在中龄林阶段土壤质量是相对最差的,到了近、成熟林阶段有所恢复。但落叶松人工林基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和近熟林土壤质量是呈下降趋势的,3类林分中近熟林土壤质量较低,有没有可能到了成熟林有所恢复,有待进一步调查。
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林龄)土壤质量产生不同改变的原因主要有3个,第一是林木的生长速度与生长量变化,尤其是与林木密度与生长量高峰期有关。当林分密度大而林木生长量大时,吸收养分多。对杉木人工林我们有一个6块样地8年的定位观测,从 11~19年生的8年间(生长速度、生长量最大时期),水解N平均下降了30. 12%,由最适值下降到临界值;速效P下降了20. 2% ,使P的供应更为不足;此外有机质也有所下降。第二是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人工林通常在中龄时,林冠发展快、林冠郁闭度高(如达 0.8~1.0或更高),林下光照弱,林下几无植物生长。但到了中龄林以后,由于自然稀疏和自然整枝林冠郁闭度下降,林下透光度增加,林下植被很快发育,特别那些孢子、种子易传播的植物,以及在林地土壤种子库中还活着的植物种子会迅速生长起来,因此通常在中龄林后,特别到了近熟林和成熟林,杉木林下植被已有相当发展。根据我们对林下植被专门调查测定中发现,当林下植被达到一定的覆盖度和生物量时,对土壤的质量(包括理化,生物特性)有明显影响。第三是枯落物的组成与分解,林下枯落物组成是多样的还是单一的,尤其在针叶树人工林中其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有较大差别。如针叶树枯落物中混生有阔叶树落叶或林下植被枯落物后,有加速分解和养分释放的作用。
从上面分析的两个树种人工林看,杉木人工林比较明显的是从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质量有所下降,而到了近成熟林土壤质量有所恢复,这种状况同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10~ 20年生)时期生长快、林木生长量大、林冠郁闭度高、林下植被发育差有关。而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时期养分吸收多,枯落物分解慢,释放的养分少,故这一时期土壤质量是下降的。但到了近熟林(21~25年生)和成熟林(26-35年生)林木生长量下降,但林下植被却有良好发育,也就是林木吸收养分量减少,而枯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加速,因此此时期土壤质量有所上升。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与杉木人工林有所不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从幼龄林到近熟林一直呈下降趋势,近熟林土壤质量未显出有所改善。这是因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发育特性与杉木人工林有所不同,从生长看落叶松人工林速生期和生长量高的时期比较长,而生长量也比杉木人工林小。相对而言,对林地土壤质量影响也较小,不像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时期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养分需求)明显。从林分发育看,根据崔国发等(1996)调査资料,25年生(中龄林)和37年生(近熟林)落叶松林,其林下植被发育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反映在凋落物的数量和组成上,也是如此。如25年生林分每公顷针叶、阔叶、枯草累积量与总量四者分别为3040kg、560kg、151kg和3751kg,而37年生林分四者分别为2730kg、850kg、191kg和3771kg;其针叶、阔叶、枯草积累量的比例25年林分分别为81%,、15%和4%,,37年生林分分别为72%、23%与5%。这也表明林下植被发育与枯落 物积累量与组成,在近熟林并未获得明显改善,故近熟林土壤质量仍然有所下降。
由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北京中林联、中共交口县委和交口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全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论坛暨第二届交口夏菇品牌推介会”于2019年9月5-7日在山西省交口县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林业、农业、扶贫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各大媒体等各界同仁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林业建设成绩巨大、教训深刻,当务之急是: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纠正一些违背林业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持之以恒地加强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4、满足国家、社会各方面对林业不断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需求。
2019年10月29日,由中林联智库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国务院原参事盛炜彤,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昌祥、中国林科院原副院长张久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领导、林业一线工作者及关注林业发展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七十余人出席研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木材产量和碳储量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旨在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经营、经营措施落实以及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加强森林经营和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成为森林经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蒋院士:”最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6月11日正式公布。我们中产联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的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大有可为了。我这里不讲规划、不讲工程,先讲讲最基本的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
根据2016-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调度情况统计,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资金情况等,并为未来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议与措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