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有关林业的几个重大决定,其中提出了“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这个提法对天然林保护和造林营林等林业工作都有指导意义。但迄今未见反思。这里提点思考,抛砖引玉。
保护自然原真性关系人类生存
30年前,我曾在法国学习、研究桉树工业原料林发展,知道桉树工业原料林的进步,前提是不断地在新品种中注入原生品系的有用基因。为此,提出了必须保护部分原生生态系统的问题。
这个道理,其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教训。在农业发展中,人类必然要不断改进作物品种。而良种的育成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作物遗传基因变窄。遗传基因变窄的品种,产量会提高,但抗性与活力会越来越差。因此现代农业的一个前提是要从原真生态系统获取原始材料进行育种。这样,自然保护区就成了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事实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全球的三叶橡胶,还有咖啡、大豆等育种技术进步,都是因为找到并利用了野生种。可惜农业上觉悟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晚了。是野生林补救了农业育种。袁隆平当年就是在海南岛的未开发地带找到了野生稻。海南热作两院的郑学勤教授,也曾在亚马逊河上游采集了6000个野生橡胶种质资源。
而这个战略性思维,也就是九十年代以雍文涛部长为首的一个团队,在12年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商品林、多功能林、公益林)的基本成果,这个成果已被记入《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大典》,本人的名字也被列入其中。
但今天中央对天然林原真性保护的理解和安排,远远超出了农业、林业育种的需求,上升到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高度。如果我们对天然林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这个新的战略性没有新的思考和安排,这是否就是战略失误?
这里,单从我们过往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的视角,提出看法。
把选育的品种大规模引进天然林区,是在破坏天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十几年前,财政部在中国林科院组织过一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提出,像核能的利用要有原则一样,林木的人工品种,都不具有普适性,都只能用在与选育目的相符合的那些地方。当然,当时我的意见被一致否定,包括会议主持,他说“品种既然选育出来,就应广泛使用!”
我当时的观点没有错,错的只是超前了。
今天,鉴于中央提出了保护天然林原真性的问题,我只想再问一声:中央强调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那么人工品种,还能继续往里栽吗?
在北方各地,我们已经有300多万公顷原本是天然林的生态系统被落叶松替代。很多地方,天然林还被杨树替代。一直以来,我们只知道把选育的或引进的品种,栽植在原本是天然林的地盘上,却缺乏对天然林恢复和经营原理的思考。
本人在春节前写的《“高固碳树种”概念的潜在危害是扰乱林业科学》一文,其实也体现了这个思想。全世界都在强调保护森林,我们却要走选育所谓高固碳树种用以替代原生树种的路。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思维错了。
在恢复森林植被中大规模使用组培苗,也是在破坏天然林的原真性
二十年来,在我国,建立组培工厂,被认为是林业新技术,在各地受到追捧。组培一个芽尖,一年可以复制出几千万个新株,它们都是遗传基因完全一样的复制品。八十年代末期,我在欧洲也学习过组培。但学校首先灌输的是,组培的基本目的是幼化繁殖材料,而不是快速繁殖苗木,否则会导致生态灾难。但现实是,在我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大规模使用组培苗,会消除宝贵的林木遗传基因杂合性,也就是消灭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三要素之一是遗传多样性),而这与我们发展森林的初衷背道而驰。可以假设一下:某个树种在全国都被同一个细胞团复制出来的植株替代了,那么全国的这个树种其实就都是这个细胞团的“兄弟”了。这个树种,其实就是一个基因型。这样的森林,其实是一个假生态系统。不管它规模多大,它都会像随时发生的雪崩一样,瞬间全面崩溃。生态学家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一个国家的主要树种都这样被各自的一个基因型替代,那这个国家的森林其实就剩下几个基因型了。这样的林业科技,真正地是变成了罪恶。这样的人类,真正地是在作死。
不是说组培苗不应搞,而是它只能用于建立目标林,如桉树工业原料林等,因为这种林分的生境是由人工高度控制的,它不会带来不可控的危害。
以上两种做法很普遍,对天然林原真性的危害也很普遍。不知道大家同意与否。也期待生态学家出来说话。
还有不少其他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的做法,也有不少保护原真性的经验。都需要宣传。
由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北京中林联、中共交口县委和交口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全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论坛暨第二届交口夏菇品牌推介会”于2019年9月5-7日在山西省交口县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林业、农业、扶贫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各大媒体等各界同仁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林业建设成绩巨大、教训深刻,当务之急是: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纠正一些违背林业自然规律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持之以恒地加强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4、满足国家、社会各方面对林业不断增长的生态、物质、文化需求。
2019年10月29日,由中林联智库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于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沈国舫,国务院原参事盛炜彤,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昌祥、中国林科院原副院长张久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原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国家林草局相关部门领导、林业一线工作者及关注林业发展的相关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七十余人出席研讨。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木材产量和碳储量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旨在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生态经营、经营措施落实以及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加强森林经营和提高森林质量是我国林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经营模式对森林多功能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已经成为森林经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蒋院士:”最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6月11日正式公布。我们中产联生态保护修复分会的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大有可为了。我这里不讲规划、不讲工程,先讲讲最基本的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
根据2016-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调度情况统计,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状、资金情况等,并为未来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建议与措施;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