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禁食野生动物是杜绝大规模瘟疫的一个刚性标准

禁食野生动物是杜绝大规模瘟疫的一个刚性标准

一 瘟神就在躲在我们身边

本人曾亲历过一次失去七位同学的鼠疫。

下图是黑线鼠。它的显著特征是脊背上有一条黑毛。它自身携带病毒,凡是它爬过的地方,都会留毒。人沾染一周后突然高烧,感染者全身凡是有表面的地方,包括脏器,都会出血。这时必死无疑,故称“出血热”。

1969-1970年,本人在安徽霍邱军垦锻炼,遇上此疫,有七位同学死在那里,染病去世的老乡和战士更多。有一位参谋,头天还一起说笑,第二天就见不着了,后来听说他死了。

本人离开霍邱后,也发烧了,但别地医院都不懂此病,没法去医院。这几天的纠结,是生死无助的纠结。好在是感冒,没死。


黑线鼠

1910年,清末民初。哈尔滨仅间隔七八年,接连发生了两次大鼠疫,死了九万人,连掩埋都来不及(见下右图)。病毒来自旱獭(见下左图)。原因是当地人大肆捕猎带鼠疫病毒的旱獭,剥皮买钱并食其肉。

本人从小就常听祖辈议论瘟疫。这似乎形成了我对瘟疫的敏感。听老人说,在我们那个地方(山东临沂),五百年前,就是因为瘟疫,原住居民都死光了,后来是明朝官方组织从山西移民过来的。

我也经历过2003年的北京非典。记得在家里关久了,想开车进山逛逛,在金山岭隧道口,被河北省的警察和村民堵回来了。即便是在本市范围,也是每一个村口,都被村民堵死了。你无处可去,只能原路返回。经历了这些,我为北京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内心五味杂陈。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他的家族二百余人,十几年内,就因大疫死了2/3,这大约是2000年前的事了。民国时期的上海,曾有过十年内三次爆发温疫的纪录。新中国也经历了数次瘟疫。

瘟疫这个东西,一次杀死几千万、几亿人,很容易。

近代以来,虽然人类发展了公共卫生系统,但是,基本上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经不起实战的考验,何况,非洲还不存在这样的防御系统。

各国的军事防御,都发展得较好,但是,都没有意识到瘟疫比军事防御更重要。正如比尔盖茨说的:瘟疫比核武更可怕。

粗线条地归纳人与瘟疫的关系,看得出一条突出的主线,就是:

所有的瘟疫,都来自野生动物。

本人曾在欧洲生活过,未见他们那里有野生动物市场。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教训。

 

二 已知人类历史上的五次大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死了1亿人

公元5世纪中叶发生在地中海沿岸的一场鼠疫,最早开始在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这场瘟疫死了1亿人,繁盛的拜占庭帝国也走向灭亡,还为后来的欧洲黑死病埋下了祸根,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图片 1.png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1/3欧洲人死亡

“黑死病”,发生在14世纪40-50年代的欧洲,夺走了欧洲2500万个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瘟疫发源于中亚,经老鼠传播,由当时的十字军和波斯商人带到欧洲。

第三次大鼠疫,中国人死了1200万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最早于1855年开始在中国的云南发生,经过30年的蛰伏,到1894年突然爆发,殃及到中国多个省份,波及到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中国有1200多万人死亡。

伦敦大瘟疫,英国1/5人口死亡

时间为1665-1666年,英国为此损失了1/5的人口,罪魁祸首还是老鼠。伦敦大瘟疫后,英国感觉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由此开始。

美洲大瘟疫基本灭绝了北美土著人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给美洲人带去了天花、鼠疫。这导致了500万印第安人死亡,这场瘟疫因白人对病毒的有意放纵而加大了病死率。这是已知用瘟疫手段灭绝人种的案例。

 

三 近年发生的大瘟疫均来自野生动物

有人做过统计,目前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

SARS病毒:SARS的源头来自中华菊头蝠,果子狸与它们接触、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源头是猩猩、猴子、蝙蝠等野生动物。在非洲,人们捕食这些野生动物,造成埃博拉病毒在人类社会的疫情。

    图片 24_副本.png

刚果的野生动物市场

尼帕病毒:尼帕病毒同样来自蝙蝠,是由于人类将养猪场建在蝙蝠栖息地附近,水果被蝙蝠咬过、染了病毒后掉到了猪圈里,感染了猪,再感染了人。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发现了MERS病毒。最初在蝙蝠身上,单峰驼接触了蝙蝠,随着北非到中东的贸易,把这种病毒带到了中东,最终感染了人类。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来自于鸟类。病毒感染的是鸟类,突变成为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一种叫HIV-1,一种叫HIV-2。HIV-2型病毒来自于西非的“白顶白眉猴”。西非人经常捕杀这种猴子,含有病毒的猴子血液进入了人体,就会感染这种病毒。而HIV-1型病毒则来自黑猩猩。

白顶白眉猴

除此之外,亨德拉病毒、寨卡病毒等,源头都是野生动物。

请参见下列各图(参考中国环境新闻):常见“野味”携带的细菌或病毒。

 

 微信截图_20200227112436.png 

四 中国《山海经》和医圣李时珍的教诲

 

蝙蝠能传播疫病—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就记载了!

《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告知“诸鸟有毒” (参照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鸟类,“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

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

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鸟,“因食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水禽类

鸿鹅,“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胀腹泻”;

鸳鸯,“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后头痛、头晕,可成为终身疾病”;

凫(俗称野鸭),“性味甘、凉,身体虚弱者不宜食;

鹜(野鸭的一种),“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鹜肉毒重,滑中、发冷痢、脚气,不可食”;

虫类

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卷缩抽筋”;

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自然生火,出现狂热”;

蚯蚓,“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发热起风疹”;

天螺,“性味咸、寒,有毒,不可食”;

兽类

豪猪(山猪),“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

野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难消,多食生疮患痢”;

豺,“肉性味酸、热,有毒,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助鼠(黄鼠狼),“肉性味甘、臭、温,有小毒,心、肝有臭味”;

熊,“肉性味甘、平,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

鳞虫类

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

石龙子(猪婆蛇),“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现腹痛腹泻”;

蚺蛇(又名南蛇、埋头蛇)、白花蛇(又名薪蛇)、乌蛇(又名乌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银蛇、锡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为有毒蛇,“蛇胆性味甘、微寒,有毒;

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能鳖(又名三足鳖),“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杀”。

 

五 林业上对陆生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已有所研究

(一)鸟类(特别是候鸟等迁徙物种和珍稀濒危野生物种)传播的有:1、细菌性传染病:巴氏杆菌病(禽霍乱)、结核、丹毒等。2、病毒性传染病:禽流感、禽痘、鸭瘟、东部马脑炎等。3、衣原体病:禽衣原体病(鸟疫)等。4、立克次氏体病:Q热病等。

(二)兽类(灵长类、有蹄类、啮齿类、食肉类和翼手类等)传播的有:1、细菌性传染病:鼠疫、猪链球菌病、结核、炭疽等。2、病毒性传染病: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犬瘟热、登革热、艾博拉病毒、SARA等冠状病毒。

(三)其他可引起野生动物发病或死亡的不明原因的疫病。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前沿屏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

 

以上知识,来自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中国环境新闻、煮酒观天下、字耕农、务林人等作者。

 


推荐文章